82139301_3577536162286955_8106981737361309696_n.jpg

你所知道的愛情只是迷戀。
你愛上某個人,如果那個人完全成為你的,愛情很快就會死亡;但是,如果有許多困礙,如果你得不到你所愛的人,愛情就會強烈起來。障礙越多,你所感覺的愛情就越強烈。如果你不可能得到心愛的人或者情人,你的愛情就會變成永恆的;但是,如果你能輕易地得你的愛人,那麼你的愛情也會輕易地死亡。

當你企圖得到什麼卻無法得到的時候,你就拼命想要得到它。困難越多,你的自我就越感到必須做點什麼。它變成了自我的難題。你越得到拒絕,你就越緊張——你就越迷戀。你把這種緊張稱之為愛情。

所以,蜜月一結束,愛情就老了。甚至在此之前已經老了。你所知道的愛情並不是愛情。那只是自我的迷戀、自我的擴張,是一場戰鬥、一場戰爭。

厭倦是迷戀的另一面。如果你愛某個人而得不到被愛者,迷戀就會加深,但是,如果你贏得了他,你就開始感到厭倦、感到膩味。有很多兩重性:迷戀/厭倦。愛/恨。吸引/排斥。因為迷戀,你感覺吸引、感覺愛,因為厭倦,你感覺排斥、感覺恨。

你必須清楚這個區別。一般情況下,當你愛上某個人的時候,你想的是怎樣去獲得他的情。不是你把愛情給他。相反,是期待著他把愛情給你。那就是為什麼愛情總是成為佔有的原因。你佔有某個人,這樣你就能夠從他那裡弄到點什麼。

如果你愛過某個人,那麼你就會恨他。你可能沒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這一點,但是你會恨他的。兩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沒完沒了地打仗。當他們不在一起的時候,他們或許互相唱著情歌,但是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,他們總是在爭鬥。他們無法獨自生活,他們也無法一起生活。當另一個人不在身邊的時候,迷戀被激發了。她們又感到彼此相愛。但是當另一個人在身邊的時候,迷戀消失了,恨又出現了。

- 1 -
如果性是較深的愛的一部份,它可以是很美的,但如果它不是較深的愛的一部份,它是最醜的,因為兩個人之間沒有交融。
實際上,性行為並非真的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對話。它是男人通過女人、女人通過男人跟自然的對話。它是跟自然的對話。那一時刻你在宇宙的洪流中;你在天堂的和諧裡,你跟整體是一體的。以這種方式,男人通過女人、女人通過男人得到了滿足。

還有,你們一直使用「性和愛情」這兩個詞,一般情況下,我們兩個詞都使用,好像它們有某種內在的聯繫似的。它們沒有聯繫,只有在性離開的時候,愛情才會到來。在此之前,愛情無非是一種引誘、一種性交前的相互挑逗。它只是性交的鋪墊。它只是性的前身、性的序言。所以,兩個人之間的性越多,那裡的愛情就越少,因為這時候序言已經不需要。

如果兩個人相愛,如果他們之間沒有性,他們就有很多浪漫的愛情。但是性一旦進入,愛情就出去了。性是如此的粗魯。在它本身,它是如此的暴力。它需要一個前導;它需要一種挑逗。愛情,就我們所瞭解的只是性的裸體的外衣。如果你深入觀察你所稱之為愛情的東西,你就會發現性站在那裡躍躍欲試。它總是等在附近。愛情在交談。性在準備。

這種所謂的愛情用性聯繫在一起,但是它僅僅作為一個序言。如果性來了,那麼愛情就會消失。因此,婚姻殺死了浪漫的愛情,徹底殺死了它。兩個人彼此變得瞭如指掌,那種挑逗、那種愛情已經沒有必要了。

真的愛情不是一個序言。它是一種芳香。它不在性的前面,而在性的後面。它不是序幕,而是尾聲。如果你經歷了性而對另一個人感到慈悲,那麼愛情就會發展。

當你在性行為中靜心的時候,你們之間將會出現一種新的友愛,因為,通過彼此,你們已經開始跟自然交融;通過彼此,你們已經瞥見了實在的未知的深處。你們將彼此感激、彼此慈悲:慈悲這種苦難;慈悲這種探索;慈悲一個夥伴、一個共同跋涉的人。

如果性行為變成靜心的,你就會感受到愛情。

《愛情是感激、友愛和慈悲的混合。如果這三者都有,那麼你們就在相愛。》

如果這種愛情發展下去,它就會超越性。愛情通過性而發展,但是超越了性。就像一朵花依靠它的根開放,但是超越於樹一樣。所以,如果愛情發展起來,那裡就不會有性。事實上,這也是瞭解愛情是否已經發展起來的方法之一。性好比一隻蛋殼,愛情必須從這只蛋殼里鑽出來。它一旦鑽出來,蛋殼就沒有了。它被打碎了、瓦解了。

如果沒有靜心,相同的性行為將被不斷地重復,你將感到厭倦。性變得一天比一天乏味,而你也不會感激另一個人。相反,你覺得受騙了;你對他懷著敵意。他在統治你。他以性來統治你,因為它已經變成了你的一種需要。你已經變成一個奴隸,因為沒有性你就無法生活。你永遠不可能對這樣的人友好——在他面前,你已經變成了一個奴隸。

兩個人的感覺都一樣,另一個人是主子。統治將遭到拒絕和抗爭,而性依然被重復。它將成為每天的固定節目。你跟你的性夥伴鬥爭,然後又言歸於好。然後你們又鬥爭;然後你們又言歸於好。愛情最多只是一種調節。你們無法感到友好;那裡沒有慈悲。作為代替,那裡只有殘酷和壓力;你不得不忍受罷了。你已經變成一個奴隸,性無法成長為愛情。它依然只是性。

在性變成一種流向心的時候,它開放成愛情之花。這種開花就是一種神聖的趨勢。所以愛情是神聖的。性是生理的,愛情是精神的。如果愛情之花在那裡,祈禱就會來臨;它將跟著出現。現在,你離上帝不遠了。你就在家門口。

- 2 -
我所說的愛的意思是:你已經變得十分寧靜,現在因為沒有憤怒、也沒有吸引也沒有排斥。實際上,現在既沒有愛也沒有恨。你根本不是指向別人的,別人已經消失了;你獨自一人,跟自己在一起。在這種單獨的感覺裡,愛像芬芳一樣出現在你的身上。

向別人索取愛總是醜陋的。依賴別人、向別人索取什麼總是產生束縛、折磨、爭鬥。一個人對自己應該是充足的。我說靜心的意思就是這樣一個狀態:一個人對自己是充足的。你獨自變成了一個圓。

愛來自未知,愛也走向未知。愛上某個人,這其實並不掌握在你手裡,你也不能決定這份愛的期限。對於愛,你無法做任何事情。它就像一縷自由的微風;你不能控制它的來和去。如果你關上所有的門窗把這縷微風關起來,那麼它就不再是那同一縷新鮮的微風了。很快它就會發臭,婚姻就是如此——陳腐的、呆滯的。雙方都想逃離這個地方,但對方總是監視著自己,其實這個監視者自己也想逃離,但是被監視者也同樣監視著監視者。很快丈夫和妻子彼此成了對方的獄卒。必須要永遠愛一個人——正因為這個愚蠢的觀念,婚姻必須被發明。婚姻把愛變成了穩定的、保險的——就像石頭,已經不再是鮮花了。

他們跟這個不幸生活了太長的時間,以至於要離開它就好像是要離婚一樣。婚姻的情況也是如此。夫妻雙方都想離婚,每天都想,但最終還是維持著,原因就是他們都害怕未知。這個男人不好,但誰知道別的男人會怎樣?也許還不如他。至少這個男人的毛病你自己已經習慣了,你能夠忍受,你已經皮糙肉厚了。如果換一個男人,可能又要脫一層皮,再來一次忍受的過程。因此人們繼續執著於已知的東西。
當愛變成了不激情的,它就會有深度。激情的愛只是在表面而已。它製造了太多噪音,卻沒有說出什麼有價值的話。但是當愛變得冷靜時,它就有深度了。大海是沈默的,在其中並沒有風暴,但大海卻是有深度的。

冷靜的愛比較像慈悲。激情算不了什麼!就某方面來說,它是毀滅性的。它會摧毀你,它也會摧毀和你一起處在激情中的另一個人。慈悲是創造性的,但是它是冷靜的,因為所有的健全的情緒都是冷靜的。

你愛,當然也會有痛苦。如果你想要愛,你將必須受許多苦,如果你怕受苦,漸漸的你將會害怕愛。然後有一個點會來臨,你也許不會受苦了──你也許會有非常舒適與便利的人生──但是你將錯過所有美好的事情,因為所有美好的事情都透過愛而來……但是愛唯有在你也準備去受苦時才會來到。

- 3 -
在愛的體驗中,你能來到最接近你本性的點,但只是「最接近」。你還不能融入本性。你問我:「靈性是人根本的需求嗎?」是的,但只有在你經驗過完全的單獨之後,你才能真正開始需求靈性,你才能知道靈性才是人根本的需求。

這時,你不可能再被友誼、愛、金錢、權力所欺騙。你不可能無止境地欺騙自己。總有一個時刻會到來:你將會看見所有的努力都徹底失敗了:你依然是一個單獨的人。惟有到了這個時刻,才有靈性的可能,靈性才開始發生。

《靈性不是別的,正是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——從執著於別人到面對自己,從攀緣到自在。》

你一直致力於別人,最大限度地致力於盡可能多的人,設法讓別人靠近你。你成功地把別人拉過來,越來越接近你,但是到最後——再多走一步都不可能了...完全失敗了。但人的頭腦總是說:「也許這個人不對,再另找一個。」頭腦總是給你希望:「如果這個女人或男人不行,那麼換一個人或許能行。也許是你看錯人了。」頭腦總是尋找藉口,尋找安慰和麻醉,好讓你保持遠離靈性。

靈性在愛失敗之後到來。

我一直贊成愛是因為:我知道除非你到了那個緊要關頭——別人是地獄——否則你決不可能成為靈性的。如果你的愛還沒有失敗,那麼你還沒有成熟到能接受靈性。你的火候還不夠。這跟年齡沒有關係;也許你七老八十了,但有可能還是不成熟。如果你仍然在希望愛能成功,那你就是還沒有成熟。如果你真正充分認識到了:這種希望是違反自然的,是不可能...你就是你,別人就是別人,那麼你成熟了。如果你想品嘗自然存在的滋味,那就不能通過別人,而應該直接跳入你自己。

只有通過愛以及它的失敗,才能把你扔回你自己的內在。沒有別的東西能把你扔進你的內在,因為所有別的東西都遠遠低於愛。我所說的「失敗」是指:你在試圖與對方融合的時候,會來到一個點,在這裡你發現一個事實:身體可以相會,但本性無法相會。

一旦你進入到自己的本性,你就是靈性的了。回歸本性是終極的成長。你突然開花了。這不是一個逐漸的成長。「成長」這個詞給人一個錯誤的印象,好像慢慢地...不,這是一個瞬間的爆發。一個瞬間你消失了;另一個瞬間,一個量子躍遷——你成為了一切,因為你已經品嘗到本性的滋味,而你的本性正好就是宇宙的本性。你將不再寂寞,不再孤獨,因為沒有人會是你的「別人」了。你就是一切,你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。這是活生生的、真實的體驗.

靈性是對真理的體驗。人的確需要靈性;這是最奢侈的需求,是終極的奢侈。稍低於靈性的是愛。我一直非常贊同愛,就是為了讓你能來到那個生死關頭,在那裡你領悟到別人就是地獄——而這正是轉折點。沙特需要有人告訴他:「你說別人是地獄,那麼你自己呢?你一直在努力與別人成為一體,為什麼不試試與你自己成為一體?——因為這並不難。你跟你自己原本就是一體的,你只需要向內看,向內轉,然後就會發生那個體驗。」


arrow
arrow

    光之鑰伊莉莎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